#九三阅兵观察团# 北京阅兵式的三个第一次,讲明了中国的底气 9月3日这天,北京天安门广场 再一次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国家举行了一场大规模阅兵活动。不光中国百姓密切关注,这场阅兵吸引了26个国家的领导人 来到现场,很多国家的目光都落在了这片广场。北京阅兵式虽不是头一回,但今年确实有三个“头一遭”的亮点,也算给世界递出了一份独特而清晰的信息。 看点最足的,莫过于多边外交的突破 。这次,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 亲自赴京出席,而且和中国、俄罗斯元首站到了同一个画面里。这是朝鲜领导人在正式多边外交场合里的第一次亮相 。就在10年前,朝鲜还只是派了二号人物过来。这次金正恩亲身出席,站在世界各大媒体镜头前,说明朝鲜在外交格局中的身份和姿态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他无所畏惧地融入场合,显出不一样的自信。 背景更有分量的是,中俄朝三国领导人首次同框 在国际大型活动里,这对西方来说显然不是个无关紧要的小事。历史上,这三个国家曾联手抵抗日本侵略,现在三方能出现在一起,向外界作出特别直白的表达:在地区安全和历史真相这件事情上,这三国立场上没有分歧。这对一直希望重新书写历史的日本极右翼分子,是个很清楚不过的回应。媒体也很快揣出了另一层意思。近几年,尤其是美国和部分西方国家总担心中俄朝的关系会影响全球格局,这一次三国不约而同地出现在了同一主场,透出的信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直接。这种场合下,无需多言,全世界都能明白,这种合作与互信已经人生地熟,紧密无间。 除了外交上让人眼前一亮,武器装备领域的“头一遭”依旧吸引众多专业人士的关注。十年前的大阅兵还给不少人留下过“家底丰厚”的印象,不过这次拿出的新晋大国重器 和技术创新,让不少军迷和专家直呼眼界大开,一些展示甚至直接属于全球首发 级别。阅兵队伍里的装备挑选极为严格,都是现役的高精尖武器 ,真刀真枪在各种大规模演练中反复验证过可靠性。实战能力 和技术突破 在现代战争中已经成了硬杠杠,不能只是摆样子。比如这次出场的YJ-21高超音速导弹 ,打击半径达1400公里 ,专盯海上大型战舰,是专为突破当今最先进防御系统而打造的。全球还真没人有现成的对等装备,这类武器给中国的东海、南海等重点区域安全带来了极大底气。另外一件让人关注的重器是无人机家族 。 从10年前只有三款无人机首次露面,到现在,无人机种类和智能化程度巨幅提升。像GJ-11新一代隐身无人机 、配合076无人机航母一起出现,这种“海空一体化”无人作战平台已经能让世界主要军事强国感受到巨大的创新压力。整个无人机方阵,还有针对性展示了反无人机、激光武器等装备,巧妙地跟上了当前全球作战技术智能化 的潮流。俄乌冲突已经让业内公认,未来任何军事冲突,无人机装备都再也回不到可有可无的角色了。中国这次亮出来的不只是数量多,更是性能好,真正做到了技术引领。 第三项全世界都在看的第一次,就是中国维和部队的方队首次独立受阅。这支部队里有相当部分成员直接继承自抗日武装传统 ,在国际和平事务中有着无可替代的角色。中国这些年是联合国安理会派出维和兵力最多 的国家,也稳居联合国维和行动第二大出资国。按照官方数据 ,已经有5万多 中国维和官兵在20多个国家 多次完成任务,部分官兵还为维护世界和平付出了生命。维和部队方队出现在阅兵里,背后不光是向历史致敬,也是向世界各国清楚传递,中国会坚定不移地参与世界维和,致力于让和平之路越走越宽。 这队伍的血脉里延续着东北抗联“实现和平、守护和平”的信念,检阅并非作秀,而是真真切切代表中国军队对和平的承诺。现在很多人说中国阅兵只是对过去战争的纪念,其实真正站在世界舞台上,是把“以史为鉴”落到实处。在安全形势愈发复杂、全球冲突频发的现实里,大规模联合国维和任务 已然成了维护全球秩序不可少的中国角色。 中国历年阅兵式都承载着展示自信、团结和军力的功能,但这一次的三项“第一次”,把阅兵式的信息推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不是单单摆摆阵容,喊喊口号,这一幕幕既是对当前世界局势的直接回应,也指明了未来中国将要走的路。无论是外交突破还是武器创新,还是国际维和承诺,这些细节都不是简简单单为面子工程添彩,而是在大国博弈和全球格局变化的背景下,清楚地表明了中国的“家底”和担当。用真实数据和实际行动说话,这份底气不仅让现场观众热血沸腾,也让无数屏幕前观众和全球舆论认认真真记录下了这一时刻。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这三项“头一遭”的出现,都将继续在国际社会留下深远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