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征红军人数之谜:初始8.6万,为何最终达到10万?
  • 意昂体育
新闻动态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长征红军人数之谜:初始8.6万,为何最终达到10万?

发布日期:2025-07-10 16:41 点击次数:150

自1934年10月起,历经四支英勇的红军队伍相继踏上了长征的征途,最终于陕北地区实现了胜利的会师。

在这其中,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红军三大主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外,尚有一支行军轨迹迥异、人数亦相对较少的红军队伍。这支队伍便是从鄂豫皖苏区历经长征,率先抵达陕北的红25军。

红军长征

在这四支红军队伍中,行程最为遥远、跨越的省份最为广泛、承受的损失也最为严重的,正是毛主席所率领的中央红军,亦即红一方面军。

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启程离开中央苏区之际,其总兵力高达8.6万之众。在历经25,000里的漫漫长征之后,抵达陕北时,其兵力锐减至不足7000人。

若据此认定中央红军在长征期间兵力损失达7.9万人,那可就误解严重了。事实上,尽管中央红军出发时共有8.6万人,但在历时一年的长征途中,其兵力并非单纯减少,而是经历了增减交替的过程。

实际上,在绵延两万五千里的长征征途中,红军始终未曾松懈过对“扩红”工作的坚持——即积极动员民众加入红军的行列。因此,红军长征的残酷程度以及所承受的损失,均远超我们的想象,其惨烈与惨重程度尤为显著。

红一方面军长征

这7000名红一方面军成员抵达陕北,并非全部源自中央苏区的红军战士,其中,亦有一大群体是在长征过程中毅然加入红军的英勇战士。

在红军长征时期,红一方面军究竟增加了多少红军人数?有多少新成员在长征过程中加入了红军?

遵义会议前的初始阶段,遵义会议至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的过渡阶段,以及红一方面军独立北上,抵达陕北的最终阶段。

在这段历程中,红一方面军在长征初期吸纳新兵的数量尤为稀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一点,从《红星》报在长征期间的报道中便可窥见一斑。在遵义会议召开之前,《红星》报上鲜有关于扩红内容的记载。

长征时期红星报

《红星》报乃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的官方喉舌,在波澜壮阔的长征岁月里,它成为了党中央与中革军委的唯一传播媒介。因此,在长征期间,《红星》报的报道内容几乎成为了红军长征历程中最具权威性、独一无二的史料,其可信度之高,无可置疑。

在遵义会议召开之前,《红星》报的报道中,鲜少出现有关红军扩编的记载,即便偶尔提及扩编的具体数字,其数量也少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譬如,当红军抵达宜章城之际,《红星》报将其“三天内扩充了五十名新战士”的成果,誉为“颇为可观的成就”。以八万余人的红军主力来衡量,五十名新战士的数字几乎微不足道,这亦从侧面反映了红军在初期扩充兵力时的规模之小。

为何在遵义会议前,红军的扩红数量如此有限?这其中的道理并不复杂。一方面,红军刚刚完成长征,拥有兵力超过8.6万人,从人数上看,长征伊始的中央红军并不缺乏兵力,因此并没有迫切需要扩大规模、增加人数的必要性。

中央苏区

更甚者,在长征岁月,武器与弹药的补给同样极为匮乏。若在装备不足的条件下盲目扩充红军,非但无法提升部队的战斗力,反而只会加剧负担。鉴于此,中央红军在长征初期的扩红步伐并不急促。

与此同时,在长征的初期阶段,战斗任务之紧张程度非同寻常。红军不是在奋力突破敌人的包围,就是在与国民党军队激战正酣。特别是在接连突破三道封锁线以及经历湘江战役的过程中,中央红军几乎时刻处于战斗状态,无论何地,战斗无处不在。

连番激战使得红军无暇顾及群众工作的开展与红军宣传的扩大。在长征的初期阶段,战事不仅紧张至极,即便在非战斗时刻,大多数时间亦处于夜以继日、急行军的状况,因而根本无法腾出时间和条件来扩充红军。

此外,在长征的初期阶段,中央红军由执行错误路线的博古与李德等人指挥,缺乏明确的领导指导和战略规划,扩充红军的问题亦未能得到应有的关注。

红军

在多重因素交织影响之下,至遵义会议召开之前,踏上长征征程的红军队伍扩充人数寥寥无几,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自红军中央红军抵达遵义,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众所周知,遵义会议堪称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关键节点之一,它不仅及时纠正了博古、李德等人的军事指挥失误,更确立了毛主席的领导核心地位。此举在党的危急存亡关头,成功挽救了党、红军以及整个中国革命的命运。

自毛主席开始执掌中央红军的领导权,扩红工作便日益受到关注。一方面,随着毛主席领导地位的稳固,在毛主席的英明指挥下,中央红军的作战愈发得心应手,对国民党的围剿与追击亦能更加主动应对。这一转变使得中央红军得以不断赢得宝贵的喘息机会,同时也为红军提供了更多精力与时间,投身于群众工作,其中自然包括扩红工作。

另一方面,毛主席调整了原先设定的在湘西建立根据地的策略,转而思考在长征过程中寻找更为适宜的根据地。这一转变 necessitates 对中央红军兵力进行扩充,以壮大红军的规模和提升其战斗力。

毛主席

与此同时,在长征的早期阶段,红军经历了多场惨烈的战斗,导致中央红军遭受了巨大的损失。特别是湘江战役,这场战斗的残酷程度令人震惊,中央红军的兵力损失过半,从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仅余3万余人。

在经历多场激战之后,中央红军亟需补充兵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扩充红军力量遂成为长征途中的一项关键使命。

在红四方面军会师前,中央红军究竟扩充了多少兵力呢?

首当其冲的红色区域,无疑是举办遵义会议的遵义城。1934年1月,中央红军首次攻克遵义,随后在此地召开了历史性的遵义会议。不仅如此,而且——

随后,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中央红军运用灵活多变的战术,巧妙地使来犯的国民党军队陷入混乱,并于1935年2月成功收复了遵义城。

遵义战役

在此次遵义战役中,中央红军以英勇的姿态成功歼敌5000余人。其中,被俘的国民党军队士兵便达3000余人之众,同时,我军还缴获了丰富的武器弹药。遵义战役,堪称中央红军自长征以来规模最大、意义最深远的一次胜利。

因而,在收复遵义城之际,正处紧张行军与作战状态的中央红军不仅迎来了难得的休憩时光,更有3000余名被俘的国民党士兵成为了红军扩充兵力的关键来源之一。

红军素来有着从国民党战俘中招募加入红军的优良传统。鉴于此,中央红军对于此次扩军行动给予了高度重视。当时,即便身为红军总司令的朱德同志,也亲自参与了战俘的动员工作。

此次动员国民党俘虏加入红军的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当时,在3000多名俘虏中,超过80%的俘虏,即2400余人,踊跃报名投身红军。

遵义战役纪念碑

具备一定军事背景和技能的国民党俘虏,一旦融入中央红军的行列,便显著壮大了红军的兵员,进而提升了红军的整体战斗力。

此后,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中央红军历经四渡赤水河、巧妙穿越金沙江、勇猛横渡大渡河,不仅成功摆脱了数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更于1935年6月,与同样踏上长征征途的红四方面军实现了历史性的胜利会师。

自突围之战以来,山东地区已吸纳新战士超过2100名,河南地区新增1700余人,安徽地区则有400余人加入,九堡地区新增战士逾310名。自今年1月起,贵州地区亦招募了400余人,而东固地区在1月11日至25日的招募中,共有540名新战士入伍。总计,新增战士已超过5400名。在遵义战役中,亦成功争取到了众多新战士。

红星报

《红星》报提及的河南、山东、安徽等九堡、贵州、东固等地名,明显是采用的代号,其用意在于维护机密。那么,这些代号究竟对应着哪些具体的部队呢?

经学者深入研究,山东之地属于红一军团,河南隶属红三军团,而九堡则是毛主席亲自指挥的军委纵队的驻扎地。贵州则是红九军团的活动区域。至于安徽与东固所指的具体军团,尚难以确证。然而,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地名均代表了长征途中红一方面军下辖的各个军团。

因此,根据《红星》报的报道,自踏上长征征程至4月5日,红一方面军各部扩充的红军总人数已达5400余人。值得注意的是,这5400余人的数字尚不包括在遵义战役胜利后加入红军的2400名新战士。

自遵义会议召开之前,红一方面军的扩充规模几乎微乎其微,故而此处提及的5400余人,实则是指自遵义会议之后至4月5日这段时间内,红一方面军所进行的扩充人数。

遵义会议旧址

至4月5日,红军长征期间扩充的兵力总数达到7800多人。那么,自那时起,中央红军还额外增加了多少兵力呢?

1935年五月,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红一方面军英勇地跨越了金沙江,一举摆脱了蒋介石精心设置的包围圈。自5月12日起,中央红军在会理地带迎来了宝贵的五日休整时光。

中央红军亦未浪费这宝贵的休整时光,在会理地区深入开展群众工作,广泛动员众多青年投身红军行列。

那么,在会理及其周边地区,中央红军究竟招募了多少新兵?

“……鉴于在雅州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之际,不可避免地会遭遇敌军,我们便果断决定壮大红军实力。为此,我们招募了五千名具备强大战斗力的年轻战士,并组建了众多游击队伍”。

陈云

这一数据在《红星》报的多篇报道中亦得到了印证。例如,该报于5月下旬便记录了各军团扩充红军的具体任务,其中提到:“广州800人,云南800人,四川500人,贵州500人,太阳军团400人。”

情况各异,其中南昌扩充至560余人,但这一数字仅占总数的七成;四川则扩充了380人,占比仅为原数的五十七成。当然,并非所有队伍均未达成扩红目标,军委纵队便出色地超额完成了扩红任务,红三军团亦扩充了800名红军,成功超越了既定目标。

经综合评估,会理地区红一方面军的扩充人数大约在四千至五千人之间。

除却这些,自1935年3月底起,红九军团为掩护中央红军的主力,便独立行动,直至5月下旬方才与红一方面军的主力再度汇合。在这两个月的独立作战期间,红九军团亦吸纳了众多新成员。

红军长征

“我们在东川的扩红工作达到了约1500人,这堪称九军团长征途中扩军规模最大的一次。”

固然,这个数字系多年之后追溯所得,或许存在一定的误差。众人的记忆亦有所出入,比如,开国少将袁光在回忆中提及东川扩红的数字为1300人,而林伟在其日记中记录的数字则为1400人。

尽管几人对于扩红数字的回忆略有出入,但这些数字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据此推算,红九军团在两个月独立行动期间,通过三次扩红,其总人数增长了约2000余人。

由此计算,自遵义会议至4月5日,共计扩充红军5400余人。在第二次占领遵义后,遵义地区新增红军2400余人,会理地区扩充红军5000余人,红九军团单独行动期间扩充红军2000余人,总计扩充红军约达1.4万人。

艰苦卓绝的长征

在红四方面军会师以及抵达陕北的这段时间里,红一方面军扩充了多少人员呢?

自与红四方面军成功会师以来,红一方面军长期驻扎于环境险恶、人迹罕至的偏远地带,因而缺乏扩充红军的必要条件。而在红军独立北上,历经爬雪山、趟草地的艰难旅程后,大规模扩充红军的机会更是寥寥无几。

因此,尽管红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在陕北实现了胜利会师,但红一方面军的扩红规模依旧有限。据此推算,整个长征期间,中央红军的扩红总数约为1.4万人。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数据系依据《红星》报以及长征亲历者——开国元勋们的回忆进行汇总而来。其间固然难免存在疏漏,同时,也未能将长征期间陆续加入红军的战士们纳入统计范围之内。

红一方面军长征

自无疑问,红军在长征途中所经历的困苦无比,战斗与行军频仍,几乎无暇进行新兵的系统培训。加之,投身红军的战士们,多来自中国共产党影响力相对薄弱的国民党统治区。

直言不讳地讲,红军中确有新兵逃离的情况,此现象《红星》报亦有所记录。加之,在极端艰苦的行军与战斗过程中,众多新兵或失散或英勇捐躯,这使得实际的红军建军人数统计愈发困难。

关于中央红军在长征期间扩充的人数,除已知的1.4万之外,尚存另一数据,即2万。

在与美国记者斯诺的对话中,毛主席谈及1935年1月至4月间中央红军的扩红情况,他言道:“在这四个月的时间里,红军在川、黔、滇三地展开了一系列活动,借此机会成功补充了大约两万名新兵”。

毛主席

1935年10月,陈云抵达苏联,向共产国际汇报时亦曾就中央红军扩充兵力一事作出阐述,其间,他四次提到了中央红军的扩红问题。

陈云曾述,1935年1月,于遵义地区,我们成功吸纳了3000名朝气蓬勃的新战士;至4月,踏入瑶族聚居区,我们又招募了逾万名新兵。在会理地区,我们更是招募了5000名具备战斗力的年轻勇士,并组建了众多游击队。

1935年6月,红四方面军与我们会师后,得益于那两个月的休整、补给与强化,众人都纷纷推测:“在这两个月里,红军的人数能增长多少。”

据此,鉴于陈云四次强调扩红人数,经综合计算,在其汇报中提及的中央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的扩红人数约为两万。

------

QQ咨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