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股为什么一除权就大跌啊?
  • 意昂体育
产品展示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H股为什么一除权就大跌啊?

发布日期:2025-07-10 12:31 点击次数:188

我比较关注工行H股,平安H股,我发现几乎每次除权日都是大跌的,这个是为啥呢?

H 股除权日出现“大概率大跌”的现象,本质上是多重市场机制和投资者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除权机制的本质:股价的 “自然调整” 与市场认知偏差

除权的数学逻辑:股价需“除权除息”

当上市公司进行分红(派息)或配股时,会导致公司净资产或总股本变化,根据市场规则,股价需进行 “除权除息” 调整。例如,若某股每股分红 1 港元,除权日股价理论上会直接扣除 1 港元(假设登记日收盘价为 10 港元,除权日开盘参考价为 9 港元)。这种调整是规则性的价格平移,并非真正的 “下跌”,但投资者可能因直观看到股价数字下降而产生 “大跌” 的感知。

“填权”预期落空引发的抛售

理论上,若公司业绩向好,股价可能在除权后通过“填权”(即股价回升至除权前水平)修复,但如果市场对公司未来盈利预期不乐观,或分红方案本身低于预期,投资者可能认为“填权”无望,进而在除权日抛售,导致股价实际下跌。

二、投资者行为:获利回吐与短期交易逻辑

“抢权”资金的集中撤离

在股权登记日之前,部分投资者为获取分红或配股资格而买入股票(即“抢权”),一旦登记日结束,他们的目标达成,可能在除权日卖出套现,形成集中抛压。尤其是当分红金额占股价比例较高时(如高股息股),这类短期资金的交易行为更明显,导致除权日卖盘多于买盘,股价承压。

机构投资者的仓位调整

H 股市场机构投资者占比较高,部分机构可能基于“分红后公司现金流减少”“股本扩张摊薄每股收益”等逻辑,重新评估公司估值。若认为除权后股价估值吸引力下降,机构可能选择减持,加剧股价下跌。

三、市场环境与预期因素:分红 “性价比” 与情绪影响

分红方案不及预期的“用脚投票”

若公司公布的分红比例、配股价格等方案低于市场预期,投资者可能认为管理层对未来发展信心不足,或分红未能有效回馈股东,从而在除权日通过抛售表达负面情绪。例如,某公司往年股息率为 5%,若当年降至 3%,可能引发投资者失望情绪。

宏观与流动性因素的叠加影响

H 股市场受国际资本流动、港股整体流动性、中美宏观经济政策等因素影响较大。若除权日前后市场整体处于调整期(如外资撤离、汇率波动等),除权股可能被“连带抛售”,放大下跌幅度。

四、特殊因素:税收与投资者结构的影响

港股通投资者的红利税考量

内地通过港股通投资 H 股的投资者,需缴纳 20% 的红利税(部分港股通标的),这意味着实际到手的分红收益会打折扣。因此,部分投资者可能为避免缴纳红利税,在除权日之前(登记日之后)卖出,导致除权日卖压增加(不过该逻辑更适用于登记日前后,需结合具体交易规则)。

H 股“重价值、轻炒作”的市场风格

H 股投资者更注重公司基本面和股息回报,对短期概念炒作较少。若分红后公司基本面未超预期,股价可能因“利好出尽”而下跌,尤其是当分红被视为“业绩天花板”的信号时,投资者可能提前离场。

五、案例印证:高股息板块的典型表现

以 H 股中的金融、能源等高股息板块为例,当某银行股进行大额分红时,除权日股价常出现“跳空低开”(即开盘价低于除权参考价),这可能是因为:

分红导致每股净资产下降,理论股价调整幅度较大;

部分投资者认为银行股分红后资本充足率可能承压,对未来放贷能力产生担忧;

高股息吸引的长线资金若认为股息率已回落至合理区间,可能减持换股。

总结:“大跌” 背后的核心逻辑

H 股除权日的“大概率下跌”,本质是“规则性价格调整”与“市场行为博弈”的叠加:

除权本身导致股价数字下降,可能引发心理层面的“看空”;

抢权资金获利了结、机构估值重估、分红预期落空等因素,导致卖盘集中释放;

H 股的投资者结构(机构主导、价值导向)和市场环境(受国际资本影响大)进一步放大了这种趋势。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下跌”并非必然,若公司分红后业绩超预期、市场流动性充裕或存在填权预期,股价也可能上涨。投资者需结合公司基本面、分红政策及市场环境综合判断,避免将除权日的价格波动简单等同于“利空”。

------

QQ咨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