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尾盘突然飙升10.19%,大盘当天只涨了不到1%。 这种反常的急拉很少见。 尤其是发生在停牌的前一天。 交易记录显示最后半小时涌入大量买单。 直接把邵阳液压的股价顶了上去。 市场当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现在谜底揭开了。 7月4日晚,邵阳液压正式发布公告。 他们要干件大事。 公司计划从38名股东手里买下新承航锐100%的股份。 交易方式是发行新股加付现金。 同时还要找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凑笔钱。 相当于左手买资产,右手融资金。 公告里写得清清楚楚。 这笔买卖预计会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但不是重组上市。 简单说,公司的主营业务要变了。 以后不光卖液压产品。 还增加了金属锻铸件业务。 从液压泵到飞机锻件,跨度不小。 公告确认本次交易不会让公司实际控制人换人。 大老板还是原来那位。 停牌从6月23日开始。 憋了半个月的股票。 下周一7月7日准时复牌。 股民们都在盯着这天。 按照预案。 这次买资产发新股的定价是20.82元/股。 怎么来的呢? 用的是定价基准日前1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平均价格的80%。 如果中间公司分红了或者送股了。 价格会跟着调整。 公告特意说。 买下新承航锐后。 公司的总资产和净资产预计都会增长。 具体能长多少还没细说。 看看邵阳液压原来做什么的。 2024年年报显示。 他们是搞液压柱塞泵、液压缸和液压系统的。 设计、生产、销售加技术服务全包。 2024年做了约3.51亿的营业收入。 比2023年涨了27.33%。 但归母净利润只有639.66万元。 还跌了2.76%。 赚钱能力似乎遇到点挑战。 现在他们要买的新承航锐是干什么的? 公告介绍了。 这家公司专业研发生产销售金属锻铸件。 产品包括自由锻件、环形锻件、模锻件、铸造件。 听着很硬核。 主要用在能源、航空、航天、船舶这些高端领域。 两家公司业务看似不同,其实有关联。 液压系统里不少关键部件就是金属锻铸件。 公告指出收购后能产生协同效应。 生产工艺能配合。 技术可以互相借鉴。 客户资源也能打通。 对两家公司都有好处。 公告发布前发生了件有趣的事。 6月20日停牌前十大股东名单出现了变化。 与三个月前的一季度报告对比。 李元芳、曹康胜、高盛国际-自有资金和周伟冲进了前十。 分别持有72.42万股、53.78万股、48.76万股和26.62万股。 周叶青、英国巴克莱银行、瑞士银行虽然还在前十名。 但手上的股票减少了点。 摩根士丹利比较有意思。 一季度时是前十大股东。 6月20日的名单里却找不见它的名字。 公告强调这次收购是公司重要布局。 直接点明要在高端制造、核心基础零部件领域跨出实质性一步。 收购新承航锐相当于横向扩展了产品线。 在高端制造产业里扎得更深。 液压系统加金属锻铸件。 这样的组合在制造业里有想象空间。 航空发动机需要高端锻件。 大型能源设备依赖强大的液压系统。 两家联手可能打开更大市场。 行业人士也指出。 这种上下游延伸并购近几年不少见。 成功的关键在于后续整合。 不是买了就完了。 怎么把两家公司的技术和团队融合好才是挑战。 邵阳液压买下新承航锐后。 员工人数可能增加近一倍。 厂区分散在不同地方。 管理的难度上去了。 生产流程需要重新梳理。 销售团队怎么配合也是问题。 这些都会影响最终效果。 不过公告没提这些具体的整合计划。 停牌期间投资者只能等。 停牌从6月23日开始。 到7月7日复牌整整16天。 这么长时间没有交易。 部分资金可能着急。 公告发布后的复牌首日。 股价波动可能比较剧烈。 有人冲着利好想冲进去。 有人则觉得停牌前涨多了想获利了结。 买卖双方会出现激烈交锋。 交易所规则明确。 复牌当天不设涨跌幅限制。 也就是说。 股价可以自由涨跌。 直到收盘才能知道最终结果。 市场都在屏息等待。 下周一早上九点二十五分集合竞价。 答案将逐步揭晓。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