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10年,最大的收获就是能坦然认下“小老板”这块牌子,可能听起来有点不光鲜,但我真觉得这才是把生意做明白了,其实不是妥协,就是把那些虚头巴脑的名头和面子都丢一边,认认真真过自己的小日子,反而心里爽得很。 刚开头那几年天天想做“行业大佬”,朋友圈全是“想起飞,想扩张”,那会儿为了所谓的企业规模,四处谈合作,疯狂开分店,觉得有多少家店就能走多远,其实全是为了别人看着说一声“你牛”,钱包越扩越大,心里却越来越慌。三年五家分店那会儿,有的能盈利,有的像无底洞,每天不是在救火就是在修窟窿,不亏才怪。身边人看老板很光鲜,自己深夜回家,连顿温馨饭都难得吃,心里跟拧巴一样。 第七年一场疫情直接把三家分店干掉,反倒安稳了不少,剩下的两家老店人不多,团队小,活干得细,每月口袋净利润8万现金,感觉整个生意简单了很多。以前事儿多到人要崩,现在把时间花在菜单上,琢磨客户到底想吃什么,哪个细节能让复购率再翻一倍。有老客喜欢辣又怕上火,银耳羹就安排上,直接复购涨20个点。这种小打小闹,比那些规模化品牌又崩盘稳多了。 真心说,小老板的美妙就是现金流握得死死的,再没有那些靠泡沫撑起来的虚头巴脑,天天面对真实需求,客户倒也愿意跟你玩,只要你靠谱,手艺扎实,服务好,不需要时刻想着“下一轮融资”,或者哪个“大佬”看上你家名字。对于这种状态,真觉得那些二十年都不倒的小区五金店才是做生意的天花板,踏实才最持久。 还有最早几年耗在各种老板饭局上,为了让大家觉得自己有实力,拉风定制西装,抽最贵的烟,车子搞豪华款,进出高档饭店,其实钱哪里用得着,这全是面子工程。到头来客户根本不管你抽啥,反而老是被“酒肉朋友”缠着借钱,借出去的钱要不回来,关系也没了。现在再不玩这一套,五十块工装照样下市场,仓库跟供应商啃馒头,客户愿意多介绍生意,供应商肯赊账。按以前的路子,装作老板范儿挣钱难,现在糙点反倒顺。保险柜里存的是货真价实的单子,不是吹出来的朋友圈,实实在在才安全。 总结一句,做生意本质就是交换价值,别把身份搞得跟啥大企业家似的,真不值钱。能卖货,能把服务做细,把人做人,这才是能混得久的原因。合作伙伴认的是你这份实在,不是高调的身份秀,谁天天巴望大场面,最后还是你自己兜底。 还有一点搞明白就是每个人都有限,千万别被画饼诱惑。第六年那会儿,有个投资人找我说“融资扩产”,全国加盟,故事越编越大,我脑子一热,半年光搞PPT,和闹资本市场,最后钱没到手,连老客户都流失,投诉率猛涨。人家想听故事,我只会踏实卖货,根本就不是一路人。后来踏踏实实做本地社区供货,给早餐店送馅料,给小餐馆供调料,啥都按客户本地口味来,能及时调整,上门配单,客户最喜欢。把擅长的小领域做精了,圈子不大,护城河却深,竞争对手想复制还真不容易。 社区修鞋老师傅、生鲜摊阿姨,这些“小老板”才是真正把生意做明白的人。修鞋师傅没学连锁,但补鞋补得好,邻里都找他;阿姨卖菜记住每个熟客的喜好,摊子越做越红。只要细节足够独特,别人抄都抄不来,生意守得住,活得安稳,这才是小老板的核心价值。 现在外面都在讨论行业“天花板”,最终论的是谁活得久,能把日子过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别人说你规模太小,赚钱不够猛,说实话这个就是自己过得踏实,定时付工资,孩子作业不落下,周末出去逛公园,日子有滋有味,比前几年憋着扩张的日子舒服多了。家里安稳,团队不乱,生意稳得住,也不怕什么大波动,小老板这身份认得清楚,心里反倒没压力。 想要做大,行业第一,满世界跑,出头露面,风险全是自己吃。小老板专注一亩三分地,客户认识你,员工相信你,生意做精,日子过顺,才是真实。反倒那些头悬行业名头的,很多熬不过周期,最后折腾半天白忙一场。看懂本质才不怕外界评价,心里藏着稳稳的小目标,把家人和自己过得安心,才算创业成功。 这篇就是我一路走来最真实的想法,别把小老板看得太低,很多真正的小生意才能在风雨里站住脚,做大未必是真的牛,做精做久才有底气。大家对生意、对生活什么感觉,欢迎留言讨论。小编坚持原创不易,点赞关注加个鸡腿支持,文章发现不妥或者侵权欢迎及时反馈,认真改,愿大家创业路上都能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一路顺风,一路长虹。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