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披露,已圆满完成对搁浅在仁爱礁的马德雷山号舰船的补给行动,且全程未有任何冲突发生。 看到这消息,我不由得感慨,南海这摊子事又出新招了。 说实话,每次中菲在仁爱礁上较劲,我都觉得这不仅是两个国家的争端,更是检验大国外交智慧的试金石。 这次补给行动看似平淡无奇,但背后的弯弯绕绕,让人想深挖一下。 先来说说事件的来龙去脉。 9月4日,菲律宾开始行动,派出多艘舰船悄悄靠近仁爱礁,包括海岸警卫队的4401舰、4403舰和9702舰,再加上一艘补给船。 他们本想低调搞定补给,但中国海警很快就盯上了。 9月5日,中国海警出动5304舰、5009舰和21562艇等船只,将菲律宾的队伍拦截在信义礁附近海域。 现场还有二十多艘中国海警船和渔船布防,简直像张开了大网,菲律宾船队根本没法硬闯。 结果呢,补给船还是在当天晚些时候顺利进了仁爱礁,给那艘“坐滩”了100多天的马德雷山号运去食品、燃料,还换了人手。 菲律宾事后只简简单单一说,没出事,但对细节闭口不谈。 这让我纳闷:他们是怎么进的? 强闯肯定不行,偷偷溜也难,因为中国监控太严密了。 回想一下历史,这事儿得从南海争端的背景说起。 仁爱礁本是中方的固有领土,但1999年菲律宾故意让马德雷山号搁浅在那,图谋长期占领。 这招儿算盘打得响,却也埋下了大麻烦。 早年南海仲裁案闹得沸沸扬扬,2016年菲律宾赢了仲裁,但中国不认账,坚持主权属于自己。 这次补给行动,就得放到这个大框架里看。 菲律宾上次试水是在8月下旬,当时他们公开叫嚣要补给,8月25日夜间派船去,结果中国海警立马出击,把他们堵在半月礁附近100公里外。 双方对峙几十小时,菲律宾灰头土脸地撤了。 那次是典型的强硬路线,搞得中方铁腕拦截,这次却不一样了。 菲律宾这次没大张旗鼓炒作,而是低调行事,最终补给成功。 我分析,这多半是因为他们终于认清了现实:光靠嘴炮和拉美国帮忙,不顶用。 现在看看双方的立场。 中国这边立场很明确,仁爱礁是自己的地盘,任何非法活动都得管制。 但中方也不想把事情搞僵,毕竟补给是人道需求,只要菲律宾不玩花样,中方一般会网开一面。 这次同意补给,估计是看菲律宾终于“开窍”,提前申请了,而不是像上次那样上来就对抗。 菲律宾立场呢,以前老是喊“国际法”,拉美国和盟友撑腰,但这套在南海玩不转。 马德雷山号搁浅都快25年了,补给问题成了烫手山芋,这次他们没再搞那些小动作,而是选择了对话。 这让我想起来,2016年南海仲裁后,中菲关系一度缓和,2017年还达成了“双轨并行”框架,就是中方管南海稳定,协商解决争端。 但菲律宾后来又变卦,靠美方撑腰,这回补给成功,多少是回到了正轨。 说到国际规则,这事儿得扯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公约规定,岛礁主权归属要基于历史和国际法,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张有历史依据,菲律宾的搁浅行为其实是违反了公约精神。 南海是国际航道,稳定对全球贸易至关重要,如果老是有人搞小动作,容易引发区域冲突。 更何况,美方老是插手,借南海问题卖军火,去年美国对菲军售就增加了20%,这让局势更复杂。 中国主张通过对话解决,符合《联合国宪章》和平原则,这次补给成功也体现了这个精神:不激化矛盾,维护人道需求。 这事件的影响可不小,对区域稳定来说,是个好信号。 南海如果太平,东南亚经济就能稳,去年南海航道贸易额超5万亿美元呢。 如果老出事,周边国家日子难过,越南和马来西亚也得跟着紧张。 更广的全球影响,美国老爱拿南海说事,拉盟友围堵中国,2023年美菲联合军演增加了15%,这让中菲关系更脆弱。 但这次菲律宾低调补给,多少缓和了紧张,证明对话比对抗靠谱。 如果菲律宾继续这样,中方或许会更包容,南海争端有望早日了结。 总之,这次菲律宾补给仁爱礁的行动让我既欣慰又有点无奈。 欣慰的是,他们终于不玩那些双标把戏,认清了靠中方允许才能顺利补给的现实,这不光让舰上人员吃上饭,还避免了不必要的冲突;无奈的是,仁爱礁问题拖这么久,搁浅舰船像颗定时炸弹,早晚得处理。 菲律宾要是真想长脸,就该多点诚意,坐下来谈,撤走那艘破船。 中国维护主权没错,但也够大气,不想把人逼到绝路,你们说这不是对话的力量吗? 来唠唠,你们觉得下次补给还会这么顺利不? 或者对南海局势有啥看法,都说说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