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3阅兵那天,最让人觉得眼前一亮的,恐怕就是那台“不起眼”,实际上却隐藏着巨大变革潜力的无人制空战斗机啦。那天的阅兵庆典上,我国一共展出了两款无人僚机和两款无人制空作战飞机,而这其中的无人制空作战飞机,绝对可以说是未来空中战场的划时代装备了。有点像是过去大家常提到的“下一代战斗机”那样,实际上它就是未来战斗机的升级版、变革者。 早在很久以前,人们就对此抱有一种说法,认为第五代隐身战斗机之后的下一代武器,可能会变成无人作战飞机。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大家觉得第五代战斗机的性能已经达到了有人驾驶战机的极限,而这个“有人”,似乎成为了限制战斗机发挥的一个瓶颈。这个限制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战斗机的机动性被人类飞行员的极限束缚住了。其实,凭借现在的科技水平,人类早就能制造出机动超过10G、甚至在-5G到-3G范围内的超强飞行器了,但考虑到飞行中还得依靠飞行员,人体的承受能力也成了限制因素——超载正7G到8G,负3G左右,就差不多到极限了。 要是一架飞行器在做那些激烈的机动动作时,过载超过了人的承受范围,比如突然猛地爬升、在俯冲中突然变向减速,或者超音速状态下的失速机动之类的,飞行员就得面临身体极限的考验,可能会出现短暂的缺氧、意识模糊,甚至完全无力操作。而严重一点的情况,飞机还可能失控,甭管是掉头还是撞毁,那可就麻烦大啦。所以,经过第5代战斗机的时代,靠有人驾驶的战机,机动性其实还没比第4代的能量空战理念下的战机更强,即便像我国亮相的歼-36、歼-50这些南北第6代战机,也因为还得搭载人飞,机动过载与第4代差不多,唯一的改进是在超音速飞行时有点提升而已。 因此,无人制空战斗机的最大特色之一就是打破了飞行器过载限制,意味着只要技术跟得上,机动过载的极限就能一直往更高发展。专家们甚至觉得,我国在9.3阅兵上亮相的无人制空战斗机,机动过载能达到大概正15G到-6G,远比许多防空导弹还灵活高速,就算被敌方地面火力盯上,也很难把它击沉。过载更高,也就代表它在应对有人驾驶的战机时,机动优势可是摆在那儿的,很明显。 说到有人驾驶的战斗机,第二个限制就摆在那儿了,那就是飞机的重量和空间,大部分都得用在操控系统、显示设备、环境控制以及飞行员和生理设备,比如制氧机这些东西上。你得知道,现在的战斗机,重量是用“一克一克”来算的,增加一点点重量和体积,都可能严重影响飞行性能。就拿一架普通的中型战斗机来说,起飞重量大概在17吨左右,但光是人工操作、环境控制系统以及飞行员的体重,就已经超过1吨。 要知道,对于无人机来说,那些重量都可以去掉,省得担心飞行性能受到影响。比方说,9.3阅兵上亮相的无人制空机,里面用到的那款带DSI进气道加菱形机翼的,长得可不小,超过16米了,翼展也跟歼-10差不多,整体尺寸还比歼-10更大点。再看看用嘉莱特进气道配兰姆达翼的那款,整体比歼-10略微小点,但差别挺小。没有飞行员和操作系统、环控系统那一堆重东西,换句话说,这两款飞机在尺寸跟歼-10差不多的前提下,就能发挥出更强的性能,比如飞行半径更大,速度更快,载重也更多。目前估计,这两款无人机的起飞重量大概在10到15吨之间。 从阅兵中展示的那两款无人制空机来看,它们肯定都配备了先进的自主控制系统,也就是高水平的人工智能AI操控,目的就是让它们能实现更强劲的自主作战能力。这样一来,就和传统的无人僚机不一样了,主要不是被动地跟随有人飞机,而是它们可以在地面决策站或者其他有人飞机,比如歼-20S或者预警机的指挥下,拥有更高权限的自主决策和自主发导自射的能力,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无人战斗机;而不是单纯从属于有人驾驶的战机。 比较起来,美国那边也有个类似的无人机项目,叫CCA协同作战飞机。这个项目目前分为几个“增量”阶段,也就是不同的发展阶段。在美国定义的增量1阶段中,CCA无人机的主要竞争候选是通用的YFQ-42和安杜里尔的YFQ-44两款,这俩都具备一定的自主决策能力,还搭载了“空中博格人”的AI操作系统。不过,由于美国在无人机飞控技术方面比我们稍微落后点儿,AI方面也有限制,再加上成本的把控更严,增量1阶段的CCA无人机其实还算是僚机的概念,还得靠和有人战机配合作战,暂时还弄不到更高级的自主决策作战能力。 再说,CCA项目里的YFQ-42和YFQ-44起飞重量都挺轻的,差不多在2吨左右,所以也没装更大功率的雷达和电子设备,发电能力就更局限了点。这导致它们在功能的完整性,比如自导自射之类的能力上,天生就比我们中国那种10-15吨级别的高性能无人制空机差一些。毕竟,我们的无人制空机甚至还配备了EOST综合光电系统,能看出来他们对自主探测和决策的重视程度,确实是高很多。 看得出来,我国展现出的无人制空战斗机,要比美国的CCA更先进点,基本上都达到了美国CCA协同作战飞机在增量2阶段的标准。这样一来,美国在这个领域基本处于落后状态了。像中国这样的大型无人制空机,将会成为未来西太平洋空域的制空主力。这个意味着,敌人要应对大量无人战机的突击,才有机会去面对歼-20这些高性能的有人战斗机的攻击。对于本来就逐渐处于劣势的美国空军来说,这简直等于是一场“噩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