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少年时代的父母家,楼下就是一个美丽的湖,她的名字叫潘塘。从小生长在湖边,湖水养育了我,印刻在我脑海中的是它一年四季的风晴雨霁,那种恬静感已经融入到了我对美的感知里、融入到了我的血液中。 日落黄昏时,徜徉在湖边是一段难得的美好时光。湖边绿植郁郁葱葱,杂花生树,高低交错,烟雾轻笼,在暮色中氤氲。高出其中的几棵大王椰子树,傲然挺拔着,也婆娑着,让这温柔的湖,多了几分刚劲与俊朗。湖岸,一簇簇摇曳的杂花野草,沐浴在暖暖的黄昏里,有风轻拂,野花草便轻轻地亲吻湖面,同时也将自己的倒影,羞涩而又慌张地与湖水搅缠在一起。湖边有垂钓的老人,有并肩而行的恋人,有初生懵懂的娃娃,晚霞染下来,人也成了风景。湖边的石头上几乎长满了人,可坐在其中,却不觉得聒噪,被这样的晚风拂着,只觉得安静又柔软,看着落日的光在粼粼的湖面上漾出金子的样子,心里会咕嘟咕嘟冒出许多惬意和甘愿。 坐于湖边,眼见得太阳缓缓西沉,整个湖面便如被施了魔法一般。水面先是浮泛着一层柔润的亮色,如金箔铺展,轻轻摇漾;渐渐地,金波在水的荡漾中变得细碎,如无数金粒闪动跳跃,又似无数金鱼鳞片,在天地之盘里漫无目的地游弋。湖水的涟漪,被点染了金红,一圈一圈地漾开。太阳终于靠近了山脊,仿佛被山尖衔住了。一刹那间,它释放出最后的光芒,将西天的云霞尽数点燃。云彩翻卷如烧红的炭块,层层叠叠,烧得通红发亮;霞光亦如炉中喷薄而出的烈火,将远山衔日之处染得浓烈而激越。 落日,以它无限眷恋的眼神回眸苍茫的大地,也将鲜明、彻底、毫无保留的红彤彤的晚霞,洒向这一片安静而温柔的潮面。放眼宽阔的水面,平缓、悠然,晚风抚慰,水面便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光影,一片深,一片浅,一片泛着粼光,一片沉寂着暗红,灿烂如同少女的笑靥,充满诱人的魅力。柔柔涟漪的湖水下面的鱼儿,想来也享受着晚霞透过水面传递过来的温暖,惬意而又幸福,一刹那,许多人或许都有想做这湖中小鱼的感觉吧? 湖的黄昏,是很适合看书的。要是有一本书,任意地翻到某一页,面对湖水,款款地走进那渐渐暗下来的天色里,陌间芳草,湖边长椅,随便地读上几行,间或抬头去读头顶上那似懂非懂的天空,去读自由自在的彩云,去读晚风远山,去读幽暗静谧、波澜不惊的湖面……尽情体会与汲取那种来自大自然的真髓与魂魄。这样的读书方式,多好啊! 当天光渐次收拢,太阳沉入山后,只余下几缕暗红色的残光,挣扎着吐纳于山脊之上。湖面也慢慢褪去华彩,仿佛镀金之器被抽离了光泽,终归于一片灰蒙。湖上起风了,水波缓缓起伏,渐次凝重而深浓,仿佛被泼洒了墨色;湖岸的苇草也暗淡下来,无声摇曳于晚风之中,那影影绰绰的轮廓,如遗世独立之隐者,兀自倔强地立于苍茫暮色里,仿佛也沾染了时间的冷寂。岸上远处,人影模糊,似有笑语人声飘来,终究被风揉碎,散入暮霭深处去了。黄昏的帷幕终于垂下,万物都沉入朦胧,分不清湖水的边缘,辨不明苇草的摇曳,也望不见人声的来处。 湖上暮色四合,夜意渐浓,万物潜逃,落日已收拢了它的血色大帐。当游人渐次离开,还有湖上为数不多的水鸭,欢叫着,在优哉游哉的游弋,从从容容地在粼粼的波光中游过来游过去,将水面划出几道长长的水痕。人在湖岸,风清气爽,举首仰望,几只水鸟从湖面疾起,扑翅向远处飞去,飞入暗影,最终化为水天光色中的几粒微墨,在浮沉之中,仿佛被巨大的熔炉吞噬了。当它们一剪一剪地划破了湖上天幕的宁静,飞向渺渺的远方,也将人的心,将人的梦想,带向无限的高远。 许许多多个黄昏,我曾经独自坐在湖岸上,目送着晚霞的余烬一寸寸熄灭于水天之间。那光影的退却,竟也似收走了我白日里的一切纷杂心思,只留下一种难以言说的空明。暮色深浓,湖山寂寂,除了风声水响,万物皆悄然无声。那湖山日暮的美妙光影,在我心上磨出一片空阔澄明之境。 如果你的人生曾与一个湖泊相依相伴过,得到过她恬静而又温柔的教育,那么无论你远行千万里,闭上眼睛,都会看见一泓碧湖悠悠展开,湖泊如同被明净的玻璃封住了一般,如同被时间封住了一般。在遥远的故乡的天空下,那水声日日夜夜轻拍着湖滨,不管你站在车行道或灰暗的人行道,都会在心灵的深处听见这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