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创股份的IPO,怎么看都是一出现实版的“罗生门”,谜题越扒越多,剧情反转比美剧还刺激 一家橡胶履带龙头,明面上财务漂亮,背地里麻烦缠身,这上市路,两年了,愣是卡在中途,谁说资本市场不是江湖 现在,不如咱们先扔个大问号:一家市占率第一的龙头企业,为啥港真地迟迟上不了市 到底是财务的雾?股权的谜?还是别的见不得光的家事,像块年糕死死黏着 总感觉,这背后水比看起来深多了 要展开说,元创股份的历史能写个连续剧 起初,就是个小县城里的胶带厂,“大哥王文杰”一把手,家里人全员参演 父子二人合计吃下公司95%的股权,这简直是“你输我赢都自己人”,一副土豪家族局牌局 这种“绝对控制”的架构,在拟上市公司里,适合吗 说实话,早些年可能还行,可问到监管铁拳落地,什么家族神话、铁腕老板,全都得掰开揉碎了看 搞得不好,治理结构简直就是埋雷 更有意思的,是王文杰这个“老板哥”,还和权力多多少少有点过命交情 查查台州市椒江区人民法院的卷宗,2011年和2012年,王总给当时的人大常委会秘书长送了好几沓现金,32万多,数额不算小 说起来,纪检部门倒是讲情理,认定“未谋取不正当利益”,没追责 可是,这又能让谁真正放心 打算盘的投资人盘算的,是规则,是底线,是这老板出事儿了,是不是上市立马停盘的节奏 更别说监管层,小问必问,光这一个案子,问了不下三回,意思意思是“不说清楚你甭想过” 场面一度很尴尬 还有更离谱的——技术团队的学历,全都神奇升级 不是开玩笑,明明资料上写着高中、中专,没几个月就神奇“打怪升级”,变成了大专、本科、硕士 关键是谁考谁心里没数吗 监管问了句:你家核心技术人员,咋突然牛逼了 刚夸研发实力不行,这边学历直接见长 这操作,怎么着都有点子“硬包装”“学历粉饰”的味道 其实想想也正常 毕竟招股书被盯上,说你研发费用太低,除了多写几个论文、拉高学历,好像真没啥能拿出手的傍身 可惜啊,学历这玩意,不是技能树 资本市场关注的,是你真有多少专利,能不能卡住产业链 包装得太狠,反倒弄巧成拙,让人更疑心你“纸糊顶梁柱” 说到家族戏码,元创这摊子里,家族戏子一点也不含糊 王文杰和曾经的姐夫郑岳平,闹起股权官司简直让人拍案叫绝 说起来,两人不是因为傍亲家喝喜酒闹掰的,而是为了一堆账面上数字的归属,估计差个小数点都要打好几年 法院最后判了,郑岳平没股权 可细想下,这背后的故事,却是家族企业的治理死角在冒烟 窗口期里如果公司把控不严,家里人翻脸比翻书还快 上市审核这么磨叽,也不难想象了 财务上,元创股份表面波澜不惊,实则水里泡着不少石头 最新流水账单盘下来,看着营收一会涨一会跌,净利润扭扭捏捏,像极了青春期情绪 2024年净利润跟前一年比掉了快13%,与此同时,应收账款蹭蹭上去,增长35%,吓人不 热点还不止这些 公司对大客户依赖,简直就是把鸡蛋全扔一个篮子 2022到2024的账怎么算,前五大客户一个没少,年年半壁江山 可怕的是其中两家,沃得农机、潍柴雷沃,一家撑大半江山 表面上看,客户强大,是企业有实力的证据,对吧 实际上,一旦客户说“今年回款慢点”,公司账上现金立马紧张 2024,沃得农机干脆拖着七千多万不还账 这情景,谁见了不上火 更有一出——退货越退越多,2020年还一千四百多万,2023年直接翻到两千四 成本、利润、口碑……多败俱伤 就算你不懂财会,也知道这“黄牌警告”简直快变红牌了 有人说,创始人厉害,企业就有奔头 但问题是,“厉害”得靠什么撑 咱看元创股份,盈利好像还可以 不过真抠数据,是汇率涨了,赚了一波“意外财”,2022年这一个汇兑收益占净利润2成多 结果汇率一转头,净利润就跌落 用别人经常挂在嘴边的话:这不是你企业能力,是外部环境走运 管你行业多龙头,融资规模多大,钱要是真进不来,全是空 2024年经营净现金流1.53亿,掉了近4成,比净利润还少 收现比年年低于1,就是“收入没真到口袋”,还老让老板边笑边焦虑 有意思的还有内部自相矛盾 募资买基地 说是要4亿扩建,查地方政府资料,基地人家早竣工了,检测报告直接白纸黑字写着项目“主工、环保都运营正常” 明明已经建设完事,你还说要融资,套路有点眼熟 更刺激的是,去年到今年,公司分红也没少发,巨款流到老板口袋 一边分红,一边募资买地,用现在的话说,玩的是“先把钱分完再吃肉”的操作 投资圈的人心里都门清,这种事,怎么看都别扭 哦对,监管还盯着一条敏感弦 客户数据,这么大一公司,报告披露和客户披露自相矛盾,差了几十万 这种细节打脸,平时可能问题不大,放在上市文件里,妥妥的风险提示 更别提那“贸易商返利”政策,业绩压力一来就补贴经销商,这操作,怎么看都根本是想让库存看起来美美的 说了这么多,有种感觉——元创不是没本事,问题是旧疾缠身,又拼命想遮掩 家族模式、技术包装、财务科幻、客户绑架,一个没落下 监管、投资人、市场全都亮着“请仔细查验”指示灯 说白了,如今的橡胶履带这行,就是个典型的“压榨战场” 上游原料可能挺价,下游客户压价,元创本事再大,也难跳出“毛利波动—现金紧张—盈利不稳”循环 可能有人会说,“科技龙头终归能脱胎换骨” 但行业特性摆这 赚快钱有可能,搞长期翻身仗,需要的不是包装学历、粉饰账目,而是真刀实枪的技术和市场卡位 说到这儿,监管委员会手头材料里,重点盯的事儿都一目了然 老板合规底线、技术团队的真功夫、客户的绑定与风险、毛利与现金的数据对不上、外部环境随时能改写命运……这些麻烦哪一样不是上市关口绕不开的大坑 作为吃瓜群众,不妨留个思考:一家家族铁腕控制的民企,想走向公众市场,怎么才能让市场和监管吃下“定心丸” 这事,真不是靠几张学历证明、几个专利号,或是“政策补贴”、“销售分红”能一笔带过的 元创IPO走到这里,没法预判最后能不能圆满 但道理特简单——你遮挡的,市场迟早看个明白 下一个问题,就轮到各位看官 咱们再聊聊:你觉得企业上市,最不能忍受的问题是啥?治理结构还是财务猫腻,还是家族纷争?来,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呗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