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有人在说,福建舰是不是要出海了?结果你还真别说,它还真动了。这回不是小打小闹,是正儿八经带着队伍出发了。前面有导弹驱逐舰开路,福建舰自己跟在后头,一路往南走。动静不小,连日本那边都坐不住了,立马派飞机过来盯着拍。 9月11日晚上,日本媒体就报了这事儿。说是福建舰从上海一出来,带着舰队穿过台湾海峡,直奔南海。他们部署在冲绳的P-3C反潜机马上起飞,专门去跟踪拍摄。这位置可不一般,已经靠近我们东海防空识别区了。你平时日本自卫队哪会这么积极?除非是大事发生。 这次护航的是两艘驱逐舰,136杭州舰和152济南舰。这配置一看就是标准航母编队的架势。福建舰9月10日刚离开江南造船厂,第二天就进了台海,速度很快。明显看得出来,它的下一站是南海,新一轮海试估计就在那儿展开。 有意思的是,以前辽宁舰过台海时,美军驱逐舰直接贴脸跟着。这次呢?美军没出动军舰,只用卫星远远看着。反而是日本跑得特别勤,飞机都飞到咱们家门口了。这变化挺耐人寻味的,说明区域里的力量格局,其实已经在悄悄变了。 说到福建舰本身,技术上真是进步太大了。光是动力系统和电磁弹射,就已经完成了8次关键测试。更别说歼-35、空警-600这些新装备,最近都在公合露过脸,而且已经是现役状态。换句话说,船不等人了,飞机也 ready 了。 很多人看到甲板空空的,还以为还没准备好。其实不是。那三台电磁弹射器早就通过了200次无故障测试,稳得很。美国福特号上的同类系统,平均每弹射400次就得停机修一次。压直流供电技术,解决了电磁干扰的老大难问题,稳定性反而超过了他们。 这就意味着,未来的舰载机组合能发挥更大威力。歼-35隐身战机作战半径有1200公里,空警-600预警机能覆盖500公里范围的情报网。这套搭配一出,咱们的打击圈直接推到第二岛链。这才是真正的远程威慑力。 那你可能会问,飞机到底在哪?都在北方训练基地等着呢。等福建舰靠泊三亚母港,这些战机不会用船运过去,而是直接从陆地机场起飞,跨海飞行,由飞行员自己找航母、降下去。这可不是表演,是实打实的实战演练。考验的就是远程导航和精准降落的能力。 想想那个画面:茫茫大海上,一艘航母静静等待,天空中几道黑影逐渐逼近,稳稳落在甲板上。光是脑补一下,都觉得热血。 现在大家猜,交付仪式可能就在国庆前,最晚9月底。地点大概率是三亚。一旦正式入列,中国海军就真正迈入“三航母时代”。辽宁舰、山东舰打基础,福建舰则是质的飞跃——全电推进、电磁弹射、新一代舰载机,全是硬核科技。 但你也别以为一交接入列就能打仗。真要形成战斗力,还得至少一年半到两年。为啥这么久?因为航母不是一艘船的事,是一整套体系的磨合。 首先得练人。飞行员要一遍遍练弹射起飞、拦阻着舰,直到形成肌肉记忆。甲板上的地勤也不轻松,加油、挂弹、调度,每一步都要快、准、安全。噪音大,节奏紧,全是高压环境下的配合。 然后是系统对接。雷达、通信、指挥链路,都得在真实起降中反复调试。舰载机一起飞,各种信号干扰就来了,系统能不能扛住?数据传得稳不稳?这些都是问题。 最后才是整个编队协同。福建舰要和护航舰艇一起演练防空、反潜补给怎么对接?遭遇突发情况怎么反应?整个战斗群必须像拳头一样收得紧、打得狠。 我查了一下资料,这种过程全世界都差不多。美国也得花这么长时间。所以咱们不用急,稳扎稳打才是正道。 回头从第一艘航母改造起步,到现在自家设计、自主建造、配套全齐,这条路走得不容易。福建舰不只是艘船,它代表的是整个国家工业能力、科研水平和战略决心的结晶。 最后: 这艘船的意义,从来不只是军事上的。它是中国人一步步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缩影。曾经我们连造大船都不敢想,现在却能做出全球最先进的电磁弹射航母之一。这不是运气,是无数人默默努力的结果。未来肯定还有挑战,但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往前走,该来的都会来。这份踏实感,比任何口号都更有力量。 |